
清华园内有八座比较有名的斋子,被称为“清华八斋”。“清华八斋”可以分为“前五斋”和“后三斋”。“前五斋”——明斋、新斋、善斋、静斋、平斋建于解放前。1952年,清华兴建了“后三斋”——诚斋、立斋和强斋。
建于解放前的“明、新、善、静、平”五座斋是早期学生宿舍,静斋是清华第一座女生专用宿舍楼。目前比较公认的一种说法是:“明、新、善、静、平”五个字均出自《大学》,表达了学校对学生的修身齐家平天下之期望甚深。
静斋位于近春园与清华园交界线上,与“甲所”一丘之隔。该楼建于1932年,当时为女生宿舍,并附有专用食堂,总建筑面积2109平方米。
静斋建成后,全校女生及部分青年女教师迁入。当时的女生宿舍门禁很严,男生及外宾一律不准擅自进入。静斋设有专门且设备考究的会客厅,但要会见并不容易。
在1936年“二二九”大逮捕时,这种“禁律”发挥了作用。2月29日天未亮,楼下便涌来大批军警,声嚷着要进楼抓人。助教兼舍监蒋恩钿立即迎上去,平静而严肃地说:“清华校规,楼内住女学生,任何男性不准上楼,警察也不例外。”警官只好往城里打电话,叫女警察。同学们以此赢得了时间。后来静斋配合全校采取行动,取得了反逮捕斗争的胜利。
静斋迄今仍是许多清华女校友缅怀和神往的地方。纪毓秀、王次蘅、陶守文、陆璀、韦君宜等大学时代都曾在静斋住宿,并从事革命活动。她们在文章或回忆录中经常深情地描述当年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或与反动派作斗争的情况。
静斋见证了清华发展的风风雨雨。清华大学2009年12月成立数学科学中心,聘请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教授担任中心主任。作为支持清华大学发展数学学科的重大战略举措,2014年底教育部批准依托清华大学成立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现在的静斋便是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的办公地点,肩负着培养新一代数学人才及促进数学思想和成果交流的使命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