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风物 |成志学校

清华园东西主干道上,二校门向西不远处,有一排“L”型灰砖平房。它斜向东南的圆拱形正门的门楣上,端书着四个醒目的大字。这片建筑曾被称作“丁所”,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和附属中学的前身。现已改作学校工会的办公场所。

1915年秋,在时任清华校长周诒春的关怀下,成志学校创办,主要招收校内教职员子弟。随着规模扩大,校址几度变迁,后于1927年得以新建校舍,终落成于此。与此同时,清华还创办了专门接受邻近地区贫民子弟入学的成府小学,奠定了无私奉献的公益服务精神。

清华对办好成志学校非常重视,叶企孙、张子高、冯友兰、马约翰、朱自清、杨武之、潘光旦等著名教授都曾先后被委任为校董事会成员,为这所附设学校根植下致力于“完整人格”的优秀育人基因。

抗战前最后一任校长由傅任敢先生担任。当日军已侵占清华园车站之际,他上了撤离前的最后一课。

南迁昆明期间,1939年起,西南联大师院附小和附中也组建起来。它们经国难战乱而不靡、历风雨沧桑而不倦,培养了许多栋梁之材。

抗战胜利后,1946年12月12日,成志学校在北京复校。

1949年11月,成志学校成立中国少年儿童队。1952年8月,初中部和小学部分离。清华附小也走上了全面发展的快车道。

改革开放以来,继承“要以人为本”的传统,秉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要一桶水”的理念,发展“要做学者型教师”的目标,附小的师资队伍和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1+X课程”等教育特色更加鲜明。

2005年6月13日,83岁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作为校友代表来到附小,和师生们一起参加升旗仪式。

2015年10月,清华附小迎来百年校庆。在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从这里走出了多位学术大师、奥运冠军、国家领导人等杰出校友。

百年风雨,百年求索!不变的是“立人为本,成志于学”的精神,“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的使命,还有那满园丁香,一年年撒满山河,一代代万里芬芳!